近日,文物考古人员在江西安远县进行文物调查时,在长沙乡发现了一座建于明朝万历乙亥年的宗祠。专家介绍,这座宗祠是我国客家人南迁的历史见证。
从宗祠遗留下的文字可确定,这座宗祠是唐朝“江南第一宰相”钟绍京三儿子嘉谔的后裔,南迁到赣南而兴建的钟家宗祠。在殿堂正中,悬挂着雕刻有清朝道光三十年立的“椿萱衍庆”匾和清代诗人钟元铉手书的“贞寿福辉”匾;宗祠里还有保存完好的精雕梁托,别具匠心的神龛、屏风、花板等;宗祠门前的左侧有一座高4.68米、宽2.4米的石牌坊,它是乾隆皇帝为表彰钟绍京的后代开发江南、降旨而立的。
据当地的老人介绍,这里曾经考出过18名进士和13名举人。宋朝年间,钟绍京的后代,为躲避战乱从陕西往南,迁徙到兴国县竹坝,然后又从兴国县竹坝迁徙到安远沙彭屋立基。钟绍京纪念宗祠的发现,对研究我国唐代的风俗人情、建筑雕刻以及客家南迁史都有极其特殊的参考价值。
作 者:欧阳天飞 唐长健 来 源:人民日报